96岁女掌门权杖不倒揭秘香港豪门郭得胜家族百年浮沉录

发布时间:2025-05-15 00:07:36  

来源:华体会app登录入口

  郭得胜、冯景禧三人,团结一致,另立门户,1963年创办了“新鸿基”,从而开启了在香港房地产市场上的“跑马圈地”之路。

  但由于他平时甚为低调,又去世得早,1990年便心脏病突发去世,还没有赶上香港娱乐记者蔚然成风的时代,少了很多活色生香的版面;

  所以和另外三个人(李兆基,李嘉诚,郑裕彤)相比,郭得胜存在感低,人们提到“四大家族”,往往会忽略他。

  他的遗孀,邝肖卿,今年已经96岁了,李兆基活着的时候对她恭恭敬敬要尊称一声大嫂。

  2023年,胡润发布了《2023红颜会・胡润女企业家榜》,邝肖卿以720亿元财富首次成为中国女首富。当时很多媒体用“中国最富有老太太”的称号来形容她。

  到了 2025 年,中国女富豪排名第一变成了碧桂园的杨惠妍(身价约 2150 亿),第二是恒力集团的范红卫(身价约 1050 亿),第三是龙湖集团的吴亚军,邝肖卿滑落至第六。

  如今,这位96岁老太仍然拥有120亿美元,也就是876亿人民币,在香港富豪排名里(不分男女)够得上前十。

  邝肖卿是第6位中国女首富,之前5位分别是玖龙造纸董事长张茵(3次上榜)、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10次)、龙湖集团创始人吴亚军(2次)、蓝思科技创始人周群飞(1次)、富际创办人陈丽华(1次)。

  和我曾经写过的林建岳家族一样,郭家虽然子女多,但掌权坐镇的就是这位老太太,老太太还特别长寿,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巧合的是,林建岳的妈妈当年以守正之姿护儿媳地位,被人们广为称赞,而邝肖卿也做了同样的事。要评香港好婆婆,她俩都能拿锦旗。

  郭家虽低调,可经历的事真不少,两女早逝,三子夺嫡,儿媳暗战,绑架劫数,幕后军师被捕……比电视剧还精彩。

  郭得胜,祖籍香山县(今属中山市)石岐,1911年出生于澳门,幼年在中山的石岐长大。

  和其他富豪不同的是,郭得胜富裕之后没有著书立传,所以早年的资料不可考。种种迹象说明,他早年就是一个贫苦家庭的普通孩子,没什么文化,爸爸开一间杂货店养家。

  郭得胜早年在石岐乡下娶过一个原配太太,也是一位村妇,叫黄秀琼,结婚没几年,太太就病逝了,也没生孩子。

  郭得胜和李兆基的人生轨迹是大致相当的。抗战期间,内地局势不稳,郭得胜随家人逃难来到香港。

  几年后,郭得胜在香港稳住脚跟,在上环开设了一家叫“鸿兴合记”的杂货店,经营杂货和工业原料批发;后来店铺规模扩大,改称为“鸿昌百货批发商行”,专营洋货批发。

  当年香港很流行这种“洋行”的模式,专门卖欧美发达国家的新鲜玩意。这则广告来源于1962年《华侨日报》。注:本篇将会有许多珍贵的五六十年代报刊影印件,来自《华侨日报》《工商日报》等,禁搬运盗图!

  很多媒体在写到这段时往往会一笔带过,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一枚小小的拉链,改变了整个香港的社会经济生态,继而又引领了内地的一系列产业升级。这是郭得胜之所以赚到大钱、并且享有崇高社会地位的根基。

  YKK(旧社名吉田工业株式会社的日文缩写YoshidaKogyoKabushikigaisha)当时是全球最大的拉链制造商,以日式精良制造闻名,它生产的拉链质量最高,傲视全球没有竞争对手。

  五十年代,香港出现最初的都市文化,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衣服款式也变得百花齐放起来,牛仔裤大行其道,颇受年轻人喜爱,这使得每条牛仔裤上的拉链成为紧俏货和必需品。

  一组直观的数据:1950年,香港只有41间制衣厂,雇用工人两千余人;到1957年,短短七年后,香港制衣厂的数量超越3000家,制衣业工人达15万。

  我们曾写过林建岳的发家史,他爸爸林百欣是怎么起家的?就是五十年代靠做衣服,然后把衣服卖到非洲南美等地;

  他妈妈余宝珠又是怎么嫁给林百欣的?因为他妈妈当时是丽新制衣厂的骨干女工,林百欣娶了她之后,就直接买下了丽新制衣厂,扩大了生产规模……(点击)

  林百欣和余宝珠,旁边是谢玲玲,一家人靠卖衣服卖出金山银山。图源水印,下同。

  所以,五十年代在香港做衣服、卖衣服、做服装供应链的这批人,像郭得胜、林百欣,都是扎扎实实吃到时代红利的人。

  那时候的香港,地少人稠,底层劳力如过江之鲫源源不断涌入,他们无学历无技能,只能从最基础的缝纫衣物、缝制鞋帽做起,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甚至千禧年。

  我们都看过《重庆森林》,林青霞钻入阴暗逼仄的重庆大厦,而那里面栖息着大部分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地的底层制衣劳工。

  郭得胜代理了YKK,等于直接挖到了一个大金矿,当时香港的服装设计师都点名要用YKK的拉链,原因也很简单,它“不会爆掉”,“靓货只用YKK”。

  1978年日本YKK在屯门以7000万港元兴建的拉链厂开幕礼,该公司创办人及社长吉田忠雄(Tadao Yoshida)致词。坐者左至右:时仼新界政务司钟逸杰,时任日本驻港总领事野田英二郎(Eijiro Noda, 后任日本驻印度、秘鲁及越南大使)及两代新界王及屯门乡绅陈日新及刘皇发。当时YKK占全球拉链市场超过四成, 远超其他竞争对手,每年营业额超过100亿美金。在香港,除了郭得胜,还有顺昌杨耀松家族,都是以代理YKK拉链起家。

  草蛇灰线埋伏千里,到了八十年代,香江的春涌终于拍打到内地,香港各式各样时髦的衣服从罗湖口岸传入福建、广州,又传到上海。

  春江水暖鸭先知,当街头的人们再也不是蓝灰黑色的“的确良”,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内地的经济也苏醒了。

  就是因为他看到国家政策松动,港澳华侨可以带很多衣服到内地,成为紧俏的港货,极受欢迎,倒手一卖商机巨大,所以他毅然决然放弃了晋江的生活,去了福建石狮,做起了服装生意,继而一步步滑向走私的捷径(点击)。

  1983年《海关对回国探亲华侨进出国境行李物品的管理规定》,其中每人可带100件衣服,导致海关的桥头堡石狮这个小城每年要接收数十万包从香港运来的衣服。

  从晋江修车工到石狮服装商人,再到震惊全国的走私大案主角,和老婆曾明娜。

  2021年,YKK宣布在香港大裁员,意味着这一个垄断了拉链行业的巨头已经没落了,或者说,香港靠制衣业务能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时代已逝去了。

  庆幸的是,郭得胜及早转换了赛道,又及时去了房地产,所以,他是一个超级幸运且有敏锐嗅觉的人,他先后吃到了两波时代大红利。

  但吊诡的是,他本人短命,子女早逝,孩子健康及安全问题是大问题。虽然无意封建迷信,但也感慨人的命运说到底赤字和盈余都基本持平。这个我们稍后会说。

  正是靠着卖拉链赚得的第一桶金,郭得胜和李兆基、冯景禧合伙成立了“新鸿基”。

  那时候,的“立信置业房地产”名声最响,实力最厚;李嘉诚也带着热钱进来了,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

  三个人其实都是小作坊主起家,腰杆还不硬气,他们商议,要避其锋芒,量力而行,主打一个“见缝插针”“纯纯捡漏”的策略,大公司不要的地段,咱要。

  没想到,歪打正着,他们主推的那些“小旧楼盘改造”“买家分期付款”“适合三口之家的小户型”大受欢迎,受众群体正是香港日渐庞大但还囊中羞涩的工人阶层,反而房子卖得很好,让新鸿基站稳脚跟,三个人赚得盆满钵满。

  郭得胜本人作风稳重,工作敬业,是大家都服气的大哥,所以后来即便分家,最有企业灵魂的三个字“新鸿基”还是给了郭得胜。

  “他对建筑工程有特别的偏好,对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了如指掌,对工人指挥若定,对建楼成本把握有素,所有有关建筑的开支,打桩、钉板、搭棚等等,他都仔细调控价格,与供应商谈判。

  郭得胜是个工作狂,香港地产界人人都知道,在他的观念里一星期工作七天,没有周末和假日的存在。他最大的娱乐项目就是巡地盘,一天可以巡三四回,巡来巡去,何止永不言倦,甚至摇电话给下属,害得下属老婆非常不满——

  只不过,三个人中,只有李兆基笑到了最后,冯景禧1985年在加拿大突发脑溢血病逝,郭得胜也很快离世了。

  两个创始人去世后,“新鸿基”有段时间是郭得胜的三个儿子和李兆基一起主持大局,但李兆基肯定不会和这些晚辈们共事太久,所以没多久李兆基也独立出来,成立了“恒基兆业”,那便是另一个故事了。

  1990年10月30日,郭得胜因心脏病在养和医院逝世,享年79岁。郭的遗体在香港殡仪馆出殡后安葬于将军澳华人永远坟场。

  郭得胜讣告。看得出原配黄秀琼还是列在“妻”的第一位。来源于1990年11月2日《华侨日报》。

  郭得胜去世时,参加葬礼的有李嘉诚、包玉刚、邵逸夫、、郑裕彤、李兆基等人,当时报刊评论:“这几位扶灵者就已掌握了半个香港的经济命脉。”

  那时,新鸿基地产的市值已达254亿港元,与上市时相比成长了635倍。郭得胜的功绩有目共睹。

  后来香港还有许多以郭得胜命名的学校比如“天主教郭得胜中学”及香港都会大学内的“郭得胜楼”等。

  到了2012年,郭得胜的儿子们开始“三子夺嫡”的时候,小儿子郭炳联觉得老爸的坟可能风水不好,才导致家里那么多变故发生。

  他找了一名堪舆学家视察郭得胜墓穴的风水,该堪舆学家指出“郭得胜的墓碑向北、而棺材则向西北,这会令兄弟不和、家族成员健康转差”,故建议“将郭得胜的墓碑移位,以令墓碑与棺材方向一致。”

  动老爸祖坟,这可不是小事,这件事遭到了大儿子郭炳湘的强烈反对,兄弟俩又大吵一番。最后,郭得胜墓碑没有移动,而儿子们更加不和,真乃讽刺。

  郭得胜死后,他的太太邝肖卿开始走向前台,从1990年至今,共有35年了,邝肖卿仍是目前新鸿基的最大股东,拥有最高决策权。

  郭得胜去世之前,曾就家族财产作出分配,表明妻子邝肖卿占五成半,可见在郭得胜心里,妻子始终是最值得信任也是能力最强的伙伴,她有本领掌控大局。

  她是家中长女,下面还有个弟弟邝准,两个妹妹邝肖茜及邝肖红。姐弟都曾在花城村的花城小学就读。

  邝肖卿家境殷实,她的爷爷曾在广州开办了一间名为“大东亚”的纺织厂,爸爸邝维煜则在乡下经营染房,家中还有良田数倾。据当地的乡民说,邝氏早年富得流油,是地主,这也为他们家后来在文革中遭难埋下伏笔。

  邝肖卿的爸爸在她七岁的时候前往越南做生意,但不知为何一年后意外去世了,家族遭遇重大变故。

  邝肖卿当时年龄很小,她只好和母亲一起,承担起补贴家用、照顾三个弟妹的职责;几年后又迎来文革,母亲因地主身份惨遭批斗,那时整个邝家三姐弟几乎等同于孤儿,所有的重担都压在大姐邝肖卿身上。

  邝肖卿和郭得胜很早就相识了,郭得胜爸爸在广州开的杂货店,就在“大东亚”纺织厂对面,郭得胜没事就去找邝家妹妹玩,因此,邝家及郭家可说是世交。

  郭得胜本身就吃过苦、有毅力有头脑,而邝肖卿年纪轻轻就独当一面,能力也很强,他们俩的结合属于强强联合,是一段非常契合的婚姻,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夫妻二人共同合力,迎来了郭得胜的事业辉煌。

  1991年她在乡下花山镇的敬老院捐赠五百多万元扩建,当时花山敬老院的温院长接受媒体采访说邝肖卿是个很大方的人:

  “她好热心,无咩架子,每次来探访都会逗留一、二个小时,每个老人家派五百蚊利是o架,每年仲会俾一万蚊啲老人家过年过节加餸添。”(邝肖卿每次去敬老院都会给每个老人发500块钱,每年还会给一万块过节费)

  1992年,邝肖卿又以“郭得胜基金会”的名义,捐赠三千五百万港元,在花都市新华镇兴建了一所以其父邝维煜命名的“邝维煜纪念中学”。

  当时邝肖卿让爸爸的名字冠名,还惹来其他海外华侨不满,他们说:“我们个个都有份捐钱,为啥要以她阿爸冠名?”还吐槽“肖卿每次返嚟村,都有一班市政府官员喺身边,又有警车开路,我们同乡都不敢靠近,她也不跟我们打招呼。”

  和郭得胜结婚后,邝肖卿也度过了一段“拼命生孩子”的日子。先后生下六个孩子:长子郭炳湘、次子郭炳江、三子郭炳联、长女郭燕萍、次女郭婉君、三女郭婉仪。

  和李兆基一样,郭得胜也重男轻女,女儿早早就承担了父亲的秘书之类的工作,而优质的教育资源都给了三个儿子。

  据郭炳联忆述,邝肖卿不懂英文,中文程度也不高,平时只会说粤语,但她“深明读书重要性,十分重视三兄弟教育,将家用都花在聘请最好的补习老师。”

  “母亲聘请老师每星期教导我们中国历史,我亦因此详读《资治通鉴》,并常引历史自我警惕;母亲又很重视教导我们兄弟金钱与理财概念,有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自父亲去世,母亲成为家族团结的中心。”

  香港,名副其实的“鸡娃”圣地,六十年代报纸的整个版面都是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来源1962年《华侨日报》。

  长女郭燕萍最出色,不仅听爸爸的话完成了联姻,嫁给了黄允畋家族中的黄庆彬(黄允畋是香港著名宗教人士,为香港佛教联合会副会长,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校董,华人永远坟场委员会委员。郭得胜死后就安葬在这个墓地)。

  此外,她工作上的能力强,最初打理公司的银行业务,后来掌管法律、人事等核心公司事务,当时她慢慢的变成了公司的第二把手,地位就在郭得胜之下。

  厄运接踵而至,1978年次女郭婉君病逝,紧接着,1980年长女郭燕萍不敌病魔,坚持了三年还是去世了。

  当时郭得胜身体也很不好,有心脏病和眼疾,两个女儿的去世令他身心俱疲,坚持十年后,1990年,郭得胜去世。

  所以那一段时间,邝肖卿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先后送走了两个女儿,又送走了丈夫,身后还有一个大公司轰然失去主心骨摇摇欲坠,局面十分惊险。

  第一是她本人有能力,毕竟是7岁就开始养家带娃的大姐,她本人是十分敬业的,不少香港媒体拍到哪怕她到晚年腿脚不便,还是要坐着轮椅去巡视各个楼盘,与管理层交流;

  常常出席公开场合,善与人交往,对外呈现出“硬核老太太”的形象,也颇具震慑力。

  也有人拍到郭老太就算处在漩涡中心(儿子被捕时),还依然定期气定神闲地坐着宝马车去四季酒店喝下午茶,“到其至爱的龙景轩饮茶,惟保安比以前严密,由六名保镖护驾,记者难以埋身。”

  第二点更重要,没有一个人是能够凭借单打独斗的力量在一个支系复杂的大公司站稳脚跟的,大嫂也不行。

  邝肖卿之所以地位稳固,因为她很早就拉起了一个最亲近最信任也最得力的小队伍,领头的就是她亲弟弟邝准。

  邝准,毕业于中山大学及中南财经学院,曾在广州人民银行工作,1962年正式从广州来港,加入郭得胜旗下的“康业”公司任执行董事。

  姐姐把弟弟安公司,是非常明智之举,1990年郭得胜过身后,邝肖卿因为有弟弟的存在,力量更大,她钦点弟弟主力管理“郭得胜基金会”,这是一个大肥差。

  邝肖卿晚年身体抱恙,三个儿子天天打架,其实整个郭得胜家族外出露面的代理人已经是邝准了。

  他在2009年曾收到1封勒索信,对方要求缴付1000万港元,否则生命将受到威胁。邝当时认为事态严重,与家族成员及公司要员商量后,决定报警处理。最终该事件有惊无险。

  虽然有惊无险,但因为郭家当年是被绑匪绑架过的家庭(我们下篇讲),这事也把邝肖卿和儿子吓得够呛,算是一个大坎儿吧。

  2021年,邝准先姐姐一步而去世,享年91岁,家人按照基督教传统为他举办了葬礼,除了政商界常打交道的朋友伙伴,李兆基的两个儿子李家杰和李家诚都送了花牌。

  最瞩目的黄色爱心花牌就是姐姐邝肖卿送的。后面两个白色是郭炳江和郭炳联为舅舅献的,那时候郭炳湘已经死了。

  安插能力强的亲信进入核心管理层,是豪门女人能从“老婆”变成“话事人”的关键之举。

  参考甘比,她为什么能逆风翻盘,并不完全是做小伏低甘当保姆,而是她当年也很早就把自己的妹妹安了刘銮雄公司,羽翼丰满,力量渐渐强大。

  许郭两家是世交,许仕仁父亲许声泉是中印混血儿,当年许父在澳门工作时,娶了澳门名人崔诺枝(澳门商会总协理,是当地大慈善家及政经界领袖)的崔瑞爱,又生下许仕仁。

  许仕仁的舅舅崔乐其,是澳门诚兴银行创办人,还是澳门前特首何厚铧父亲何贤的葡文秘书。

  由于郭得胜的祖籍也是澳门,郭父大概在澳门也有生意,所以许仕仁和郭得胜是朋友,后来因缘际会,许家和郭家都去了香港发展,又进一步巩固了友谊。

  许仕仁最初走仕途,曾在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积金局)任职,郭得胜死后,邝肖卿当家,2003年,她力邀许仕仁成为她的顾问,每年付1500万顾问费,此外还包括了他的礼顿山住所、办公室及司机等开支。

  因此,许仕仁便弃了官职,下海经商,成立了一个顾问公司,最大的客户就是郭得胜旗下的新鸿基,最大的金主就是邝肖卿。

  有邝肖卿的撑腰,2005年许仕仁重返政界,当上了香港政务司司长,这是他官位最高的时刻,但明里暗里还是照顾邝肖卿的生意。

  既有弟弟撑腰,又有政务司司长撑腰,再加上本人性格强悍,这就是邝肖卿能坐稳郭家江山三十多年的原因。

  政商结合,尽享资源的时候是真香,但古往今来无数例子都证明,官商结合是火中取栗,危险系数太高,

  许仕仁和邝肖卿结盟之后,突然暴富,开始了奢侈的生活,据报道,他在担任政务司司长时经常请朋友吃晚饭,费用往往高达2500美元;有一次,他在一家法国餐厅花了2.7万美元。

  许仕仁有一个老婆,结婚四十余年,对方是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比较神奇的是,俩人财政独立,各过各的,也不生孩子。

  后来,香港《信报》报道,他还包养了上海的一名年轻女子做情妇,起码在她身上花了90万美元。

  港龙航空的前空姐沈莉娜,样貌甜美,一次饭局中通过朋友介绍而认识许仕仁,当年她年仅二十四岁。

  2012年3月8日,香港廉政公署表示特区政府前政务司司长许仕仁涉嫌收受多笔款项及,涉案的其他两个人正是郭得胜的儿子郭炳江和郭炳联。

  简单点说,许仕仁收取了郭炳江和郭炳联兄弟的贿赂,郭氏兄弟希望许仕仁成为他们在政府内部的“耳目”。收受的贿赂超过387万美元。

  同日傍晚,廉政公署正式公开宣布拘捕三人,许仕仁是港澳两地特区政府首位被捕的大紫荆勋贤。

  这个官司震惊全港,不仅因为许仕文是高级官员,郭家是老牌豪门,还因为这场官司都出动了相当顶级的律师团队,也算是香港法律界的一次切磋武艺的“盛会”了。

  两名英国御用大律师,David Perry及Louis Asa Luke Alexis Dylan Mably,另外资深大律师谢华渊及大律师黄佩琪,律政司代表为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何伟万及检控官傅悦耳。

  郭炳江的英国御用大律师Clare Montgomery、资深大律师骆应淦及大律师蔡一鸣,资深大律师余承章及夏伟志则为幕后军师;郭炳联的英国御用大律师John Kelsey-Fry、大律师关文渭;许仕仁的大律师蔡维邦及陈永豪代表。

  许仕仁被拘捕,这事后面的发展也非常热闹,首先就是牵扯出了北京的什么事,具体是谁,官方没说,咱也就不好猜了。

  第二就是香港联署还真的去上海找到了那个情妇沈莉娜,不过沈莉娜当时已经和新情人在一起了,住的房子就是许仕仁给她买的。

  她于05年或06年期间到香港旅游, 获一对夫妇朋友邀请出席饭局,她在朋友介绍下认识了许仕仁,许把手机号码告诉她,并着她下一次来港时联络他,她指“那次我和许生并不多谈话,当时我不知道许生的职业及背景”。

  直至她离婚后于08年再到香港旅游时主动联络许生,同年底“我成为许生的女朋友,才知道他有太太及是香港的政务司司长”。

  沈坦言“我与许生交往是因为我已离婚,想找人依靠,而他亦答应会照顾我。”自此许生每次要见她,都联络她来港,许生会以她的名义在香港港丽酒店订房,每次她来港都入住该酒店,许生亦会餽赠名牌“包包”,许生从没有来过上海。

  沈在供词续指,“我每一次来港都是许生打电话到上海找我,说想我来港陪他,我与许生交往期间来港很多次,但确实次数而记不起,我记得最后一次我是在一一年九月来港见他,那次他要动手术”,之后她再发短信或打电话给他,他都没有再回复。

  沈丽娜老老实实地向廉署交待了她到底获得了多少钱,“把当中的五百万块钱在“上海购置了一房子及一部Audi的房车作自住及自用,余款则作她的生活费。”

  此后,许仕仁的财产被拍卖,别说,还真有不少好东西。他之前炫耀自己是音乐发烧友,喜欢披头士乐队,所言不虚,廉署真的搜出来很多珍贵唱片。

  《》报道,许仕仁被拍卖79件物品,除了山水国画、字画、象牙工艺品、渣打银行发行的纪念钞、VERSACE烟灰缸、HERMèS手巾外,纪念座则分别来自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特区政府成立庆典、外交部驻港特派专员公署、香港迪斯尼乐园、香港大学等。

  还有逾万张黑胶唱片及雷射影碟,当中有英国乐队披头士。许仕仁的名酒除两支干邑外,余下大多是来自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其中两支属顶级红酒,包括1995年的Chateau Haut Brion、1990年的Chateau Angelus,整批酒估值约10万元。

  比较搞笑的是,许仕仁被关押的时候,她老婆还教育香港女性,你们一定要有私房钱啊,要学我,财政独立多好,老公出事了我一点都不被连累。

  许仕仁坐牢期间,还有个女孩向法院求情来着,她是孤儿,小时候在保良局度过,8岁那年,许仕仁与妻子罗美美成为她的助养人之一,二人在1996至1998年间助养她。

  小姑娘说许仕仁是恩人,叫他“肥叔叔”,许太是“姨姨”,她表示,肥叔叔不是恶人,是“我永远尊敬的长辈”,请法律网开一面等等。不过法官没有听她的。

  2019年12月18日,许仕仁刑满出狱。出狱时,满头白发,肥龙也变瘦龙了。

  他虽然出狱了,但网友都没放过他,把他和当年的合影放出来反复鞭尸,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居然当过太平绅士、大紫荆勋章(当然后来都被褫夺了),也真是蛮讽刺的。

  出狱后,许仕仁经常到家附近的圣玛加利大教堂祷告忏悔,显得甚为自责,平时深居简出,过着隐世生活。

  还有记者去过他们家,拍到了家中一隅。许仕仁已成弃子,邝肖卿与他再无联络。

  老公死得早,她九十年代就开始当寡妇;两个能干的女儿双双而亡,后面最寄予希望的大儿子也早逝了,二儿子坐了几年监狱,三儿子扶不上墙(下篇会讲哦)。

  邝肖卿,说她是孤儿寡母不为过。而且她不是一般的孤儿寡母,是家里藏着一屋子金条的孤儿寡母。

  如果这样想,你就能想象她身边狼顾虎伺者、居心不良者、意图侵吞者,何其多。

  首先一点,因为郭得胜本人忠厚慷慨,做事稳重,为人正直,他是行业里公认的大哥,所以他遗留下的精神资产在发挥作用。

  举个例子,李兆基一生对待邝肖卿恭恭敬敬,郭家出幺蛾子那几年,李兆基没少说好话,包括给法院写信,争取对二侄子郭炳江的宽大处理。

  做人做事怀义守正,明礼敦伦,这是小商人能成为几十年不败的大富豪的必要人格,行走江湖,要靠手段,更要靠大义,所谓君子以义崇德,大义才能收服人心,才能走得长远。

  所以这是邝肖卿第一层金钟罩,有“郭家大嫂”这个身份在,那些曾经商界的小弟都会给予照顾,一般人是不敢造次的。

  第二点则更重要,我认为邝肖卿是典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她很适合丛林生存。

  典型例子,其一,她很善结盟,而结盟的都是男性,每个男盟友都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可没有一个男性能撼动她的地位,她几乎从不被威胁。

  邝肖卿平时低调,不怎么出现在媒体前袒露自己的心声,但她一定是个果敢有魄力的女性,也就是有勇有谋。

  她有弟弟的支持不假,但弟弟死后两年,她的财富有增无减,坐拥七百多亿资产登顶女富豪榜首;她有许仕仁做幕僚军师不假,可许仕仁倒了,邝肖卿一点不受影响,把儿子送进去坐了五年牢,一切恢复原样,而许仕仁则完全改变了人生,沦为穷鬼。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例子——我们在她身上看不到显著的母性,她对待儿子的态度是十分微妙的,爱,是肯定有爱,但也有相当多的警惕。

  比如她曾经驱逐大儿子,让他滚出新鸿基;比如二儿子蹲监狱时她也没有表现出格外的伤心和焦虑,她认为这是保住公司一定要付出的代价。

  所以,这就是所有社达人的共性,他们更像是自然界中的生物,在他们的价值排序里,“自己”是第一位的,会为了争夺资源、权力和生存空间,不惜与任何人展开竞争。

  养过猫的都知道,母猫产下小猫,仅有短暂的母爱,当小猫成熟,变成大猫,母猫甚至会和自己的孩子争夺粮食,争夺权力。

  这与她小时候的经历密不可分,她7岁失去父亲,与母亲一起养家带娃,少女时期又亲眼目睹了母亲被批斗。

  我们不能用常人的情感逻辑去看待她,因为她经历过最残酷的时刻,早已把人性最恶的一面看得清清楚楚,甚至母子之间的关系都不可全然信任。我认为她对于亲密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的看法,与我们这些出生在和平年代的女性的看法,是不同的。

  这也是为什么,经历过艰苦时代的人,在我们眼中会有某种既定形象,他们的瞳孔里似乎只能倒映出角斗场,他们对竞争有绝对信仰,他们的词典里没有太多温情的字眼,要么淘汰,要么征服。

  是的,这就是邝肖卿的故事,九十多岁的她已经垂垂老矣,但整个郭家还没有一个靠谱的继承人脱颖而出。下一集,我们来讲讲她那三个儿子,以及儿媳。

  我们不了解这一个大家族将会驶向哪里?唯有香江的浪涛,奔腾不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对索尼动圈的狙杀?掩盖9-40kHz我被国产新监听小耳机震撼

下一篇:逐步优化营商环境继续发扬“店小二”精神!